中信泰富的澳元衍生品爆亏事件

作者: , 共 1646 字 , 共阅读 0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经营铁矿,公司需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为减轻外汇波动的风险,从去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Accumulator)。据公告,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累计期权合约共 90 亿澳元,平均价为每 1 澳元兑换 0.87美元,而合约规定中信泰富每月都要买入,当汇率低于 0.78 美元时,公司更要两倍买入,直到 2010 年。然而, 9-10 月份,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连续两次降息,而且降幅很大,澳元大幅贬值。于是地雷被引爆。中信泰富公告称, 9 月初,公司察觉到合约的风险所在,于是中止部分合约,实时损失 8 亿港元。  

1、衍生品浮亏被放大

去年 10 月 20 日,中信泰富突然停牌,并公告称公司持有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等 4 类杠杆式外汇合约,已经造成了 8.77 亿港元的亏损。按照当时澳元兑美元 0.7 的汇率,预计亏损为 147 亿港元。

随后,中信集团向其注资,认购了中信泰富 116 亿港元的可转股债券。同时,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签订约务更替条约,由中信集团承接浮亏达到 113 港元的大部分外汇合约,中信泰富就约务更替向中信集团支付 91 亿港元。116 亿港元注资和 91 亿港元约务更替对消后,中信集团实际向中信泰富支付 24.7 亿港元。

国泰君安港股分析师江旭晓告诉本报记者:「中信泰富未到期的外汇合约,大部分由中信集团承接,这部分合约继续亏损或者盈余,和中信泰富不再有关系。中信泰富只保留了 30 亿港元左右的外汇合约,以满足澳元业务的对冲需求。」

中信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信集团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但这次比较特殊,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合约,由集团领导直接参与处理,和投行进行协商。」今年 5 月份,常振明在致股东信函中就表示,上任一个月来,拜访了对公司给予大力支持的金融机构,并重组了外汇合约。

安邦集团分析师徐斌告诉本报记者:「中信泰富去年计算浮亏为 147 亿港元,与中信泰富对赌的这些投行,要想从中信集团手里收割这笔盈利,几乎不可能。投行的条款本来就带有欺骗行为,中信泰富没有提出起诉就不错了。」

中国农业银行外汇交易员说:「接手澳元合约后,中信集团多次补仓,并买入了一些风险对冲的产品。去年 10 月 20 日澳元兑美元为 0.70 ,后来一度跌至 0.65 ,目前回升为 0.78 ,中信集团手中的澳元合约,亏损已经大幅减少。」

徐斌也说:「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合约巨亏,在当时被外界夸大了。在合约未到期之前,中信泰富和中信集团可以和投行重新商议,以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消化这些合约。实际损失可能控制在 20 亿港元以内。」

中信集团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通过巨亏事件,中信集团意识到,国内企业利用衍生品套期保值的机制不完善,和投行谈判的能力也有一定缺陷。」

2、25 亿注资换走 28 %股权

江旭晓说:「站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 116 亿港元,做了一笔以一博十的买卖。而在当时,中信泰富正需要大股东的支持。」

12 月 24 日,可换股债券交易完成,中信集团成为中信泰富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从 29 %增至 57.56 %。中信泰富的法定股本已由港币12 亿元分为 30 亿股股份,增加至港币 24 亿元分为 60 亿股股份。

去年 11 月,中信集团宣布注资,中信泰富股价一度跌至 6 港元,中信集团以 8 港元认购股票,相比二级市场溢价 30 %。在强力注资的同时,中信泰富管理层进行了调整,昔日的灵魂人物荣智健辞任董事会主席,中信集团总经理常振明着手管理中信泰富。

今年 5 月份,常振明称,公司存留的澳元杠杆式外汇合约全部重组为真正的对冲合约,以匹配公司铁矿业务对澳元的要求。中信泰富基本消除了衍生品亏损的影响。

通过变卖部分资产,公司还补充了大量的现金流。投行开始调高中信泰富的评级,其股价目前回升至 16 港元,而中信泰富在关键时刻的注资,目前对应的市值达到 268 亿港元。

Q. E. D.

类似文章:
投资 » 期权, 期权策略
使用简单的期权,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回报。现实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结构式期权通常可以认为是一些普通期权的组合,比如当年造成中信泰富巨亏的澳元外汇结构性期权,基本上可以认为买入一系列的外汇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系列的外汇看跌期权。
碎碎念 » TED, 魔术
刚看了一个 TED 视频,大衛布萊恩: 如何閉氣超過十七分鐘,里面有这么一段
编程 » Excel
香港这边没有 WIND ,部门的彭博也不在我的机器上,为了取个股票价格数据都得跑来跑去。一怒之下,我写了一个 Excel 的函数,用来获取行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