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用到的指标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事前的( ex ante ),一种是事后的( ex post )。
VaR是一个典型的事前指标,而Sharpe 比率是一个典型的事后指标,而波动率、跟踪误差、Beta 等指标既可以计算事前也可以计算事后,代表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一般地,事后指标通常用来评价一个组合在历史上的表现和风险情况;而事前指标则通常用来衡量和预测目前组合在将来的表现和风险情况。
通常而言,事前指标和事后指标都基于相同的数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到,但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区别,最后又造成什么后果呢?
这里给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需要使用过去 100 个交易日的样本数据计算一个组合的波动率。如果这个组合在过去 100 个交易日的实际收益率为$ r_t, t = T-99, T-98, \cdots, T$ ,那么,波动率 $ \sigma = \text{std}(r_t)$ 。这样得到的就是事后波动率,它需要组合在历史上的收益和损益信息。事前波动率则只需要组合在当前时点的持仓信息,然后假设当前持仓以完全一样的持仓比例(或者市值)放回到过去每一天,用当天的风险因子收益率计算出持仓在当时的收益率,事前波动率便是这些虚拟的收益率的标准差。
也就是说,事前指标只与组合在当前的持仓状况相关,与组合在历史上的持仓无关,而计算事后指标则需要组合的历史持仓和盈亏情况。注意,即使组合在过去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交易,事前指标和事后指标也可能有小幅的差异,因为组合持仓比例因为各个股票价格变动会有小幅变动。但对于单个股票而言,通常事前指标和事后指标是一样的。
虽然评价组合历史表现通常使用事后指标,但现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事前指标的历史平均值。因为事后指标可能包含运气成分,比如一个赌方向的组合,如果赌博成功的话,事后风险指标很好,但其实还是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Q. E. D.